所在位置:重庆早晨网 > 财经 > 正文

打好休闲这张牌(民生视线·如何平衡工作和休闲(下))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 2018-09-14 09:28:32
在四川成都高新区某社区的智能健身中心,配备有跑步机、划船机、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材。图为居民在该社区健身中心外进行热身锻炼。
人民视觉

休闲时光,怎么度过?

●下班后要么忙于照顾家人,要么只能“宅”在家;旅游、休闲,能去的地方不少,但体验感往往不尽如人意

“自打生了二孩,每天下班回来就是带家里两个娃。”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某房产中介公司工作的李晓杨说,他有一双儿女,大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刚出生3个月的小女儿由他妻子全职在家照料。

“儿子每晚都缠着我带他看动画、写作业,给他洗澡。”李晓杨笑着说,其实自己心里挺乐意,既能跟儿子亲近,也能分担妻子带两个孩子的压力。“不过,这样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业余时间。”

与父母同住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徐梦是刚刚入职的公务员。“下班后回家吃晚饭,饭后刷盘子、洗碗筷,然后陪父母一起看看电视剧。刷微博、看手机,铺开瑜伽垫锻炼一会儿,感觉也没干啥,一天就过去了。”

到了周末,徐梦喜欢“宅”在家里看书、看电影。如果有约,她会跟朋友们逛街、喝奶茶,偶尔聚餐。在节假日,她通常也只会到北京周边郊区转转,比如金山岭长城、古北水镇、密云水库等。她觉得不必去挤著名景区,只要环境清幽就很舒服。

“我工作很忙,只有休长假才能享受休闲。”高雪峰是北京市海淀区某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每年有10天带薪年假。在他眼中,真正放松的休闲方式就是自由行。“今年我从泰国曼谷自由行回来,同事们都说我精神焕发,像换了个人似的。我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挑一个有特色的远方目的地,平时抽空研究线路、规划行程、发掘当地的亮点,然后利用带薪年假去实践自己的旅行计划,那真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长期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宅”在家里的方式来放松身心。有调查显示,广州、北京、深圳的“宅一族”占比超过20%,周末或小长假,“宅一族”每天在家的时长接近20个小时。

休闲产业,发展咋样?

●消费者和休闲供给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就需要有专业人员去给众多休闲服务产品把关,以更好匹配个性化需求

大家都很忙,但并非一点闲暇时间都没有。一些人苦恼的是,没有中意的休闲场所和项目。餐饮业需要附加更多休闲功能,文化休闲的供给侧也亟待发力。

郭万里在北京市海淀区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网购兴起后,他的实体店受到冲击,单纯卖书难以维持运营。但他发现,光顾书店的熟客彼此都认识,还经常站在书架旁交流想法,而且有些顾客会带杯饮料进来,许多人戴着耳机,边听歌边看书。他一盘算,干脆在书店旁多租一块地,开个带音乐的咖啡厅,供顾客休息交流。“咖啡书吧”的新思路扭转了生意冷清的局面。“咖啡厅已经回本赚钱,卖书的营收也有所上升,店里还时不时开办读书会,很多人愿意来听。”郭万里说。

韩亚敏在河北省廊坊市郊区经营着一家观光农场。与传统农家乐不同,她的农场提供亲子菜园、果蔬采摘、野外烧烤、木屋住宿等服务。“传统农家乐已经没那么受欢迎,吃个饭、钓个鱼哪里够玩!如果不搞些新花样,可能我的农场早关门了。我们设计开发了许多田园休闲活动,孩子、老人都喜欢。”

重庆市江北区“印象足道”养生馆内,字画屏风装点出古典意境,花鸟鱼虫体现着中式美学,人们在这里能够体验足疗、健身、汗蒸,还有生物电等特色理疗。在渝中区解放碑的“调味客厅”酒吧,考究的沙发、舒缓的音乐、风趣的店长,以及满屋情致独特的陈设……一杯酒 、一个人,就能安享整个闲散的夜晚。这些休闲娱乐去处,以前只闻名于部分人的交谈里,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获取推送。

“虽然人们的休闲选择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实际上消费者和休闲供给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大家休闲时间有限,又不知如何尽快找到新鲜、有趣、满意的休闲方式,总不能全靠碰运气。这就需要有专业人员去给众多休闲服务产品进行把关和推荐,以更好匹配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冉景宇是重庆悠择生活服务平台的运营经理,在他看来,我国休闲服务产业迅速壮大,同时也正处于行业信息汇总、筛选、分层的过程当中。

“我们调研发现,很多休闲服务商家尚未形成品牌意识,对发展规划缺乏思考,不懂如何把产品和宣传做出新意,有些不重视硬件装修,有些娱乐系统设计呆板,有些服务质量不好,有些经营者点子多却难落实。不少商家不是没有特色产品,但卖点没做足,服务不够走心,难以被消费者知晓和认可。”冉景宇说。

休闲经济,如何壮大?

●休闲类产品供给要适应个性化、高品质需求,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

“休闲经济活动的供给方包括旅游、体育、娱乐、文化、养生、公益等产品和服务,此外还有休闲农业、休闲装备制造、休闲住宿等周边配套产业。”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指出,随着社会休闲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更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休闲,休闲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仅就旅游业来说,据原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过去三年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2017年旅游业综合贡献达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

但目前许多居民的日常休闲方式还比较单一。据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调查,在备选的15项休闲活动中,看电视是北京居民参与率最高、花费时间最长的休闲活动,而居民在公益活动、观看展览和影剧文体表演等休闲活动上投入的精力较少,亲友互动的参与率和时长也在下降。

王琪延认为,我国休闲经济起步较晚,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还满足不了人们的休闲新需要。“休闲市场潜力大,然而市场监管还不健全。比如健身业,对健身教练的资质缺乏规范管理,还有旅游业强制消费、价格乱象屡禁不绝,养生业存在虚假宣传、标准缺失等,高质量休闲供给不足制约着休闲消费的升级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年一项调研数据表明,有77.96%的市民日常出游距离在10—50公里范围内。2017年“五一”假期,全国乡村的平均出游半径仅为91公里。从消费结构看,占主流的“一日游”中,城镇居民用于餐饮、购物、交通的费用占比分别为38.6%、24.4%和24.7%,而用于景区游览的费用只有7.9%。

“大家的休闲方式、价值取向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以前的旅游休闲,主要是跟团出远门,到目的地看山、看水、看文物,吃住可以不那么讲究,但一定要看到标志性景区和景点,然后拍照留念,表明“到此一游”。如今,游客更愿意为自我认同的生活品质而不是大众化的旅游符号付费。越来越多的人以散客、自助游等形式进入旅行地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场所,与当地人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目的地管理者需要将市民的日常休闲和游客的共享需求‘同框’,而不是割裂开来,把旅游发展更有机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在公共休闲空间上,人们距离居住地15分钟内的‘休息圈’尚未建设完善,城市和乡村的社区健身、公园绿地、文化广场等休闲产品供给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比如一些社区图书馆,硬件修得不错,但里面大多是些老旧工具书,不够吸引人。有的图书馆、博物馆按日常作息开闭馆,人们下班过去,却发现关门了。这反映出一些公共休闲产品供给是有了,但没有设身处地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去考虑和设计,某种程度上属于无效供给。”戴斌说。

“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比如社区图书馆,就可以投放门类更多、更新的书目,同时通过扫码等新技术实现同城随地借阅和归还,方便大家取用。别小看这替用户节省几步路的距离,其实很可能明显改善产品服务的使用体验和活跃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做过的相关实验表明,改善公共服务便捷性,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刘潇认为,有些公共服务效果欠佳,在于实施上没有多想一步。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制定休闲及相关产业分类和统计体系,做好市场摸底,为政府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推动休闲经济发展,还要进一步调动各地的积极性。比如尝试将休闲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等,促使其更加重视休闲经济发展和居民休闲需求。”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14日 17 版)

推荐内容



重庆晨网介绍  广告服务  保护隐私权  免责条款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重庆晨网导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晨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q.cwnew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举报邮箱:4352 [email protected] 广告联系:qq邮箱:982 836 7@qq.com:4352 2718